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怒族村寨,有这样一位民警:他身着警服,穿梭于高山与峡谷之间,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与群众心贴心。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坡警官”。他就是怒江边境管理支队丙中洛边境派出所民警坡里普。春节期间,他坚守岗位,与当地辖区群众一起欢度佳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与守护平安的职责使命。
坡里普,28岁,怒族人,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为家乡服务的决心。2022年3月,他主动申请从普洱调回怒江丙中洛边境派出所双拉警务室,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凭借少数民族身份和精通怒族语,他打破语言障碍,实现与群众无障碍沟通,不仅为社区警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服务家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日常工作中,坡里普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地普及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特别是在反诈宣传中,他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深受群众好评。
1月22日,双拉村茶腊一组的左大爷接到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社保账户异常,需立即转账处理,否则将影响养老金发放。老人听后十分着急,正准备按对方要求操作时,坡警官恰好上门宣传反诈知识。了解情况后,他立即阻止老人转账,并详细解释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段。他用怒族语耐心地为老人讲解诈骗套路,还现场演示了如何识别诈骗电话。左大爷听后恍然大悟,连声道谢,直言多亏了坡警官的及时帮助,才避免了辛苦积攒的养老钱被骗走。
坡里普深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派出所工作,能够增强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他积极带动身边的民辅警主动学习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秉持对民族传统的尊重,在工作中细致考量民族因素,确保各项工作贴合当地实际需求。在开展户籍业务办理时,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需求,他耐心细致地为大家解决难题,主动开展上门办证、送证等贴心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民警的温暖与关怀。
1月26日,双拉小组发生了一起因生活琐事引发的邻里纠纷,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坡里普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他用怒语与双方耐心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同时结合怒族的传统观念和现代法律知识,从情、理、法多方面进行劝解。随后,他积极走访双方的长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族内长者的意见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双方握手言和,矛盾得以圆满化解,村寨恢复了和谐。
从警6年来,坡里普从未回家过年,今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岗位,放弃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驻地与当地群众一起欢度春节,用行动诠释着移民管理警察的担当。
除夕,双拉警务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坡里普和村民们一起为村寨的春节装饰出谋划策,亲手贴上带有怒族文化元素的春联,挂起红彤彤的灯笼,将整个村寨装点得喜气洋洋。他主动邀请少数民族群众来警务室和民警们一起包饺子、迎春节,感受浓浓的年味。大家擀皮、包馅,边包边聊,分享生活点滴与新年憧憬。窗外喜庆洋洋,屋内其乐融融,警民情谊越发深厚。
包好饺子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他用民族语言为群众讲解节目内容,让大家更好地感受春晚带来的欢乐。此外,他还积极走访慰问辖区困难群众,带着米、油等慰问品,走进独居老人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当家家户户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时,坡警官却时刻保持警觉,他带领辅警、网格员和义警组成巡逻队,穿梭在村寨的各个小组,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守护着怒族村寨的安全。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