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楼藏古韵,石寨古村绽芳华-尊龙凯时旗舰厅

尊龙凯时旗舰厅首页> 乡村文旅> 详情
客家古楼藏古韵,石寨古村绽芳华
2023年12月12日 来源:梅州文广旅游 | 作者:

  从蕉岭县城出发,沿着3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穿过绵延的林海,不知不觉中,便来到这座隐藏在绿水青山中的客家古村落——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

1.png

(钟小丰 摄)


  石寨村由郭氏郭仲一(田佑)公,于明朝正统年(1449年)从闽杭竹山南迁到石寨开基创业,村内现居民多为郭氏后人。依山傍水、人文荟萃、风光秀丽的石寨村,是自然与人文环境保存良好的客家农耕文化的典型,具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曾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最美古村落(最具田园风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2.png

品土楼古韵,登古塔揽胜


  走进石寨村,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里的建筑。作为客家地区围屋建筑中留存最完整、规模较集中、最富有特色的古村落之一,村中随处可见杠式楼、走马楼、方形土楼、堂字屋等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客家古建筑错落其间。据村中的老人介绍,石寨村的老房子几乎都有200年以上的历史。

3.png

(汪敬淼 摄)

  石寨村土楼有新旧两座,新楼称为“树德楼”,旧楼称“方楼”。2002年,这两座土楼和郭氏宗祠一同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树德楼

  树德楼是由该村郭姓十世祖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内有6厅58房,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建筑材料为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楼承重墙厚度达一米,构架桁木长达七米,檐瓦每块达一尺宽,整体布局独特,造型别致,结构坚固。

4.png

  站在楼内抬眼望去,能看到两层高的木质阁楼,灰瓦红栏,显得格外醒目。回廊外立屏风,屏风中段开有窗扇,可开可合。屋檐、走廊等多处地方都雕龙画凤,逸趣横生。

5.png

(新梅互联 摄)

6.png

(新梅互联 摄)

方楼

  走出树德楼,穿过古道,远远就能看见巷子深处的方楼。方楼由该村郭姓五世祖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有3厅75房,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

7.png

  方楼一层为厨房,二、三层为住房及仓库,置有通廊,视野开阔,光线充足。楼上长方形窗眼为枪眼,当时的客家先民由此射击御敌,也可以瞭望观察。

8.png

(林翔 摄)

  尤为奇特的是,方楼的大门门顶有4个从二楼斜挖出来并嵌以竹筒的孔,称为“护门孔”。相传以前有土匪进村的时候,村民就会在二楼架起大锅,边煮开水边从竹筒倒出,土匪便无法近前攻门。

9.png

10.png

(新梅互联 摄)


  这些土楼形同城堡,厚实坚固,防盗、防兽、防火、防水等功能完备,历经数百年风吹雨蚀,依然固若金汤。防御之外,土楼房间分布等距紧凑,这一构造使得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更加团结。


  像方楼、树德楼这样的古建筑,在石寨村还有很多,如崇德楼、燕诏楼、振德楼等。这些楼见证着客家人历史的变迁,凝聚着客家人的智慧和汗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青云塔


  青云塔坐落于石寨村的圣王山上,建于清朝嘉庆年间,高约30米,共八层,74级木梯,呈平面八角形,八层仿楼阁砖式塔。顶层有四扇窗,八个面体,意为“四面威风,八面玲珑”。

11.png

  青云塔建筑别具一格,整个塔无屋檐,外观塔身不见分层痕迹,峭壁削立,青云直上,气冲九霄,故称青云塔,是客家地区少见的密檐塔。


  置身塔顶,极目远眺,“多宝水库”“平湖揽胜”“多宝串珠”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1985年2月,青云塔被列为蕉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走红军路,追寻红色足迹


  除了气势雄伟的古塔,在圣王山上,还留下了这么一个动人的红色故事——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12.png


(林剑湧 摄)


  1929年10月,朱德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6000余人,从福建到广东大埔,经过蕉岭石寨村圣王山。为了不打扰当地群众,部队在圣王山上的一条3公里长的石砌古道上休整一晚。


  当时,石寨村的村民得知红军战士露宿于圣王山上后,拿出从山上采摘的红菇熬成一锅锅的粥,端上山让朱德和战士们充饥。从此,石寨的红菇粥被亲切地称为“红军粥”,这条3公里长曾经坐满红军的古石砌路,也被亲切地称为“红军路”。

13.png

14.png

  这里,静谧而又温柔;这里,美得恍如隔世。被灵山秀水环绕的石寨村,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个客韵桃源、人文古村越来越有韵味。闲暇之时,不妨背上行囊、带上相机,远离城市的喧嚣,来这里开启一场视觉和心灵之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