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保护非遗文化 唱响传承赞歌-尊龙凯时旗舰厅

尊龙凯时旗舰厅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邵阳市:保护非遗文化 唱响传承赞歌
2025年01月2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谢兰

       穿行于邵阳的街巷,焕然一新的滩头年画汇聚了一年的喜庆与祥和,每一幅作品都是对传统技艺的精湛传承与创新飞跃,色彩斑斓间,跃动着邵阳人民对生活的真挚热爱与无限期盼。宝庆竹刻的刀魂竹韵交相辉映,蓝印花以布棉做纸蓝为笔,匠人灵巧的双手,不仅镌刻着古老的记忆,更加入了新时代的审美风尚,每一刀每一刻、每一染每一印,都深情诉说着邵阳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与坚定守护。



       湖南省邵阳市,这片被文人墨客誉为“湖南清绝古来称,君莅南梁第一城”的神奇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在新时代非遗保护的浪潮中,邵阳也是勇立潮头,引领风骚。


       “非”常璀璨映今朝


       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市之一,邵阳市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均位居全省前列,邵阳县和隆回县更是其中翘楚。邵阳县的蓝印花布、布袋戏,隆回县的滩头年画、手工抄纸、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炭花舞,都饱含魅力,令人痴迷。



       邵阳布袋戏,作为中国木偶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



       同样代表了群众审美且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还有在邵阳县古老街巷中的蓝印花布。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在那些挂满蓝印花布的竹竿上,这些蓝印花布,图案各异,有《凤凰牡丹》的华贵、有《狮子绣球》的威猛,还有《金鱼戏莲》的灵动。这样精美的花布来自匠人们传承的古老技艺。他们从自然中提取蓝靛染料,精选棉布为基,手工绘制图案,再用蓝靛反复浸染。经过晾晒、刮浆、清洗等多道工序,蓝白相间的精美图案逐渐显现。



       隆回的滩头年画也饱含着美好的寓意。滩头年画的色彩鲜明而热烈,常用红、绿、蓝、黄等鲜艳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一眼难忘,它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构图上,滩头年画讲究对称与平衡,画面饱满而不失和谐,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栩栩如生,充满生命力。线条则既有细腻婉转的勾勒,又有粗犷豪放的挥洒,展现出匠人们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邵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省级非遗项目、88项市级非遗项目,12名国家级传承人、53名省级传承人、127名市级传承人,共同构筑起耀眼夺目的邵阳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遗”脉相传谱续章


       邵阳以《非遗法》为经纬,融合湖南省实施办法的精髓,精心编织了一张涵盖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的非遗保护之网。其中,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盛赞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的花瑶挑花就是非遗法制之网的受益者。隆回县还出台《花瑶挑花抢救保护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为邵阳非遗的璀璨星河提供了坚实的守护。


       2019年公布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38个、第四批市级传承人48人,其中涉及农村的非遗项目就有32项,务农的传承人35人,有力地支持了乡村地区优秀戏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极大地鼓励了乡村民间艺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非遗传承人的成果十分可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不仅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影响力享誉全球,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学院内,矗立着一座独立的“非遗产业学院”,双层建筑空间内,不仅承载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孕育着文化新生态。



       2024年国庆节,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巫水河上,全国首个水上苗乡数字幻游《巫水河边月正圆》拉开序幕,游客化身苗家阿哥阿妹,沉浸式踏上“天下城步”水上风情之旅。竹竿舞、摇摇舞、苗家独舞等尽显苗族风情,苗拳狮子、旱船蚌壳花灯、苗家绝技等表演精彩纷呈。


        隆回县则建成了5家非遗工坊、2家非遗文创公司、1家工作室,带动了当地就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在2021年发布的“湖南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中,该县入选了“梅山神韵·非遗寻踪之旅”和“锦绣潇湘·非遗匠心之旅”两条线路。2023年底,“隆回花瑶非遗旅游项目”入选湖南省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名录。



       在文旅和享受生活成为主流的同时,数字科技也在重塑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实施后,邵阳市已完成5名70岁以上的国家级传承人和4个省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工作。



       2018年6月邵阳布袋戏国家级传承人刘永安的记录成果,代表湖南省赴京参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动,并作为传统戏剧的数字化记录样板向全国推广。


       此外,邵阳将非遗与科技梦幻融合。邵阳市云上非遗馆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数字桥梁,将邵阳丰富的文化资源巧妙地编织成数字世界的绮丽篇章,让非遗项目、传承人与观众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相遇相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征程上,展望新征程,邵阳将乘势而上,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继续为非遗事业作出邵阳贡献。(供图: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


[编辑:姬子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