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问做在大地上——读叶红《千年侯官村》-尊龙凯时旗舰厅

尊龙凯时旗舰厅首页> 好书荐读> 详情
将学问做在大地上——读叶红《千年侯官村》
2022年01月0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刘大可

  阅读叶红的《千年侯官村》,仿佛再一次回到当年的田野调查现场:一座又一座的神坛、宫庙、祠堂,一则又一则的传说故事、民谚俗语、村落秘闻,一块又一块的石碑、木牌、铜匾,一本又一本的族谱、传本、科仪本……

书1-1.jpg


  二十五年前,我曾有幸随法国远东研究院劳格文先生在赣闽粤边,进入现场进行田野调查,对传统客家村落社会进行研究。越明年,又以“传统客家村落社会研究”为题攻读博士学位。此后,便有了《传统客家村落社会研究》《中心与边缘:客家民众的生活世界》等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作品。因此,阅读《千年侯官村》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和强烈的认同感。

  从事村落社会研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文献记载的不足。这时,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发扬不厌其烦、不辞劳苦的田野精神就为研究者所必须。叶红研究侯官村自然也不例外,她说早在收集资料的初期,就遇到了瓶颈。因为这个村历史上曾屡遭洪患,又经历过两次大的火灾,加上此前村里人保护文史资料的意识淡薄,除了几本族谱和宣传册,几乎提供不了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料。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周末,她都在村里走家串户,用目光和脚步丈量村庄的土地、树木、水塘和河流,用心去倾听村民们的痛苦与幸福,感受他们回归大地的渴望,落叶归根的乡愁。

  每到夜晚,就埋头核对笔记、整理录音资料,采访手记做了厚厚的一整本。在这种深入的田野调查下,叶红不但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字和口述资料,而且还通过置身于特定场景,细致、反复地琢磨与体验,从中获得对历史与社会的感悟,由此当地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就逐渐凸现出来。正如她所说:“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已经与它声息相通,而且我也发现,尽管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个古老的村庄还是幸运地保留了它美好单纯的质地: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古民居的文化意味,还有我无法言说的一些温柔的悸动,都复活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审美本能。它的质朴粗粝里似乎有一种包涵的力量,一千年的岁月那般无情,但它却依旧真实地存在着。它深藏不露的厚重历史,让不远千里前来凭吊的人有了一种实在的依托。”这样踏实的调查研究,深深地体现了她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

  该书虽定位为科普读物,但其学术性也显而易见。举凡地理环境、地名沿革、历史遗存、宗族姓氏、集镇街巷、民间信仰、传统习俗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系统完整地展现了传统村落的社会风情,具有浓厚的“村落民族志”色彩。民族志书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描述细腻,书中“老油坊”一节,洋洋洒洒、繁复恣肆地描述了老油坊的分布及位置、主要设备和器具、劳资构成及关系、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油坊日常作息、社会影响、演变与结局等。详尽而细致的民族志描述,一方面保存了有关老油坊异常珍贵的口述访谈资料,另一方面也为我们逐渐揭开已经远去的传统村落社会生活神秘的面纱,为那段历史留下宝贵的光和影。

  该书对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订亦见功力。如“螺女庙与田螺姑娘的传说”一节,广搜西晋束晳《发蒙记》、干宝《搜神记》,东晋陶潜《搜神后记》,唐徐坚《初学记》,宋祝穆《方舆胜览》、梁克家《三山志》,明王应山《闽都记》、黄仲昭《八闽通志》,清里人何求《闽都别记》、乾隆版《福州府志》,民国林其蓉《闽江金山志》及明高廷礼《螺江夜泊》《螺渚春烟》、陈鸣鹤《螺女江》等诗文中有关螺女传说的记载,爬梳剔抉,参互考寻,择善而从。

  不仅如此,该书虽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但不是史料堆积,也不是历史事件的碎片缝接,而是能带给人们村落发展的整体感和清晰的时空认知。如祖先崇拜、神明崇拜、集市贸易是传统村落的三大基础,祖先崇拜发挥了宗族整合的功能,神明崇拜则具有跨宗族的功能,而集市贸易具有明显的村落对外交往作用,书中对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叙述也是铺陈渲染、浓妆重彩,在叙述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将村落器物、制度、精神融为一体。从前述“螺女庙与田螺姑娘的传说”的众多史料中,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认为怜悯是人性中隐匿的高贵精神,所有诚挚的“好人”身上的饮水思源的美德,是芸芸众生的我们所崇尚的。它也满足了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超越现实的幻想,并由此实现个人精神上的圆满。对于布衣百姓来说,这些在每日世俗烟火熏烤中愈发清晰的记忆,无论白天夜晚,每当想起,便觉得有股静谧的力量裹挟着自己去往另一个世界。这样的研究,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文化知识,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借由文献、口头传说及实地调查感悟探讨人类心灵世界的大门。

  叶红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该书撰写中往往妙笔生花,其用字、用典、用句极为讲究,完全达到了炼字、炼句、炼文章的程度。在“故县今村”一节中有这样的文字:今日的侯官,依旧古香古色,依旧恬淡静好,无论远观还是近览,都是一种震慑人心的秀美。古朴是它的底色,灵动是它的天性。两峰葱茏相连处,古榕绿荫庇护,闽江蜿蜒环绕。走在如水的青石板路,静听古韵悠悠的明清建筑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时光也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一如江边那座伫立千年的镇国宝塔,默默中不知隐藏多少人事情节。其人文余音与自然胜景正绵绵不绝地引来八方来客。读着这样的文字,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不是也应该在侯官村买一座房子,或去侯官村一眼望千年?如此,我对坐落在侯官村的新校区多了一种向往,对明年即将搬迁入驻的新校区多了一份期待。

  正因为叶红的两个“如此”,使得该书具有学术研究与科学普及的双重意义。当前的学术著作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种过于追求学术的概念、术语、话语,显得艰深晦涩,过于学术化,一般读者难以窥其堂奥;而另一种则简单归纳梳理,过于粗制浅白,流于常识,为学者所不屑。该书深入浅出,内容鲜活,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堪称村落社会研究走出书斋的典范。

  多年以来,叶红在一个与文学毫无关涉的岗位上,怀揣文学的理想,创作出一系列文学作品,很好地保留了回忆、想象、沉思与梦——带着修正的勇气,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个性之中。如今,叶红供职于专业性很强的史志部门,从事十分专业的史志研究,成功地撰写出如此精美的作品,我为叶红的华丽转身而高兴,亦为人岗相宜、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的干事创业环境而欢呼。叶红何其幸也!

  当然,该书并非毫无可斟酌之处,该书诸多情节往事越千年,在史料运用上有时出现断链,叙述前人往事,史料记载却偏晚。如侯官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毁,洪水到来之时容易遭受灭顶之灾,书中描述唐贞元五年(789)的洪水之患,使用的文献却迟至明王应山的《闽都记》和民国《闽侯县志》,唐至宋元的记载阙如,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这对于一部科普读物或许是一种较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徐天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