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方寸邮票的世界-尊龙凯时旗舰厅

尊龙凯时旗舰厅首页> 好书荐读> 详情
《雕刻时光》:方寸邮票的世界
2021年11月13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艾克拜尔·米吉提

  那一天,我们从瑞士过来,越过莱茵河上游一座桥梁进入列支敦士登公国(这是世界第六小国家,桥头便是国界)。邮票是列支敦士登的特色产品,也是该国支柱产业,自1912年起,列支敦士登即以发行优美的邮票闻名于世。我便想起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邮票设计师、雕刻师,凹版雕刻画家和水墨画家董琪要写的一部关于邮票雕刻凹版研究的书,我曾经鼓励过她,我觉得这将会是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著作。没想到很快,这部书就放在了我的案头。

  《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以下简称《雕刻时光》)是一部中国邮票雕刻凹版简史。本书作者董琪多年来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既接受了新中国第二代邮票雕刻前辈的师承传授,也接受了欧洲雕刻凹版名家的系统教学。时代让她有幸经历了由传统手工雕刻凹版转向现代数字化雕刻凹版不同的发展阶段,成长为新中国第三代邮票雕刻师之一。目前,全球邮票雕刻师已不足百人,是名副其实的稀缺人才。但是,她并不满足于现状,以满腔热忱探寻跨越百年的《雕刻时光》,追根溯源,展现中国自清末民初以来,五代钢凹版雕刻师“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忠实记录我国邮票雕刻凹版的发展历史,向读者奉献出这部独特著作,填补了我国在此项专业研究领域的空白,可喜可贺。

书.jpg


  对大多数人来说,“雕刻凹版”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需要某种程度的知识启蒙。通过作者笔端,我们可以看到,雕刻凹版源自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者研习版画历史和技艺,寻访仍在躬耕于方寸邮票艺术领域的雕刻家、设计家、集藏家、美术家、印制专家、集邮文化研究专家、历史学家等三十余人,以见证者、亲历者、收藏者身份多维视角,讲述邮票以及邮票中“尽精微”的艺术创作,回顾中国邮票雕刻凹版的发展历程、时代背景、名家名作,精心穿凿史料与采访口述所得,将《雕刻时光》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大创举。

  显然,雕刻凹版艺术以其艺术性、工艺性、科技性融为一体,原初的手工雕刻技法脱胎于 14 世纪欧洲金属雕刻凹版画。应当说,金属雕刻凹版画曾在中世纪欧洲创造过辉煌。而在实用领域,雕刻凹版所蕴含的精密、凹印、不可复制和防伪性等特点,积极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流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钞、邮、券印制技术,尤其所具备的独特防伪性能,使得雕刻凹版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实用艺术形式。

  在我国,印制纸币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木板印刷——石板印刷——铅版印刷——铜凸版印刷——钢凹版印刷。直到清宣统三年印制的“大清银行兑换券”(俗称大清钞票),是我国货币史上首次由官方采用钢雕凹版工艺印制的钞票。清末,美国人海趣应清廷之邀,给中国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手工钢雕凹版技术,培训了中国第一代手工钢雕凹版师,传授钢雕凹版及制版、印制技术。一百多年来,中国几代从事雕刻凹版专业的雕刻师,潜身于神秘的特种印刷行业,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姓名鲜为人知,作品却广为流传,成品几乎人人享有。《雕刻时光》恰恰为读者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

  《雕刻时光》向我们娓娓道来钞、邮、券雕刻同根同源,钞券雕刻艺术家同时雕刻着邮票,令人大开眼界。自 1840 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至今,作为“邮资凭证”,邮票使用者众多,在互联网和手机覆盖社会之前,一切信件往来都离不开邮票。甚至邮票设计印制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被誉为“国家名片”。所以,邮票便有覆盖面宽,宣传面广,且时代性强的特征。邮票设计制作版面精微,内容丰富博大,强烈的时代特色折射出文明的光彩,彰显着特殊的文化魅力,体现着独具的文物价值。作者用“雕刻时光”“以票带史”,讲述了邮票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的真实历史。在我国,1878 年清代“大龙邮票”问世以来,人们从方寸“阅微”目睹了中国邮票百余年的发展脉络。及至民国时期,以至在解放区人民邮政时代,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邮票雕刻凹版这项“精微”艺术,成为邮票设计与印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有大量雕刻版邮票精品传播于天下。即使在战争年代艰苦岁月,雕刻师们仍用简朴的木板、锌板,以雕刻线条留住时代变幻风云;方寸邮票呈现万千气象,蕴含雕刻凹版不同凡响的技艺和魅力。读者铭心记忆的是,在我国发行的邮票序列,雕刻版邮票约占 1/4,其中早期邮票基本都是雕刻版邮票。

  《雕刻时光》告诉我们,邮票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美术史的组成部分,邮票为普及美术审美、为普通大众接受“美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邮票是“微型艺术”,雕刻凹版运用于邮票,是“微型艺术”中的“微型艺术”创作。《雕刻时光》将雕刻凹版的“点线”力量,特别是“线条的力量”,严谨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尽精微”雕刻下的线条,犹如一道道“年轮”,忠实记录了中国邮票艺术前行轨迹,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

  当然,在信息时代,在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切似乎都可以在网络上解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为甚者竟然可以在手机视频上拇指搞定。因此,邮票时代似乎渐行渐远,甚或新一代人不知邮票为何物。人们对邮票的认知正在发生变化,由实用性向审美性、收藏性和研究性转变。也许,在科技发展的未来,邮票将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物,既可做微观审美、防伪性的研究,又可做文明史的宏观研究。但是,邮票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具有文化传播的使命、责任与义务。

  [责任编辑:徐天明]


网站地图